新闻公告

新传动态

汇聚智慧力量,共绘人才培养新篇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2025-04-03
于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传媒领域万象更新之际,传媒系积极响应时代呼唤,前瞻布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隆重召开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25版人培方案”)专家论证会。此次会议由我院院办负责人雷振养主持,邀请到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吉平、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乔光明、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李静、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副教授梁毅、陕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李荇五位专家进行本次培养方案论证,学院副院长吴航行、席洲、系主任、一线教师等参加了会议。
图片
 来自院校和行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方向,展开深度研讨与智慧交融。专家学者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对“2025版人培方案”进行了全面审视与科学论证,为“2025版人培方案”注入了创新活力与前瞻性视野,将推动专业建设迈向新高度,助力学院在人才培养的伟大事业中铸就辉煌,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
图片
会议伊始,院办负责人雷振养进行致辞,他对各位莅临会议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讲到:“传媒系非常诚恳地向各兄弟院校学习求教,期待专家帮助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做出优化改进,推动质的提升。”
接下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陈哲就所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概括进行汇报。她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5版人培方案”修订思路和举措几方面展开介绍,从问题与需求出发针对性优化培养方案。她提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坚持“使命传承、知识探究、能力培养、素养提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规范,要培养出能够紧跟影视艺术行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图片
汇报结束后,五位专家结合汇报情况及培养方案文件材料提出相关建议。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副教授梁毅谈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目前存在课程设置滞后、实务课程不精、与业界交流较少而导致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应当采用OBE理念,调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如,建议把核心课程中的广告学概论变成艺术概论以适应专业发展。课程整体调整后,使其变得更有主线、更有特色,从而提升其获得感和就业竞争力。
图片
图片
 陕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李荇对梁毅教授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她进一步强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可继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着眼于当下时代的需求,增加AI类课程,打造从文案、图片到视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训练学生使用各类AI工具的能力。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乔光明对李荇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他同时指出,应该增加行业实践导师的比例,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实践课程中从而有所体悟。

640图片                                                                                                                   

图片
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李静从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为什么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几个方面对“25版人培方案”提出了建议。他指出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学院引进丰富师资的基础上,该专业应该增加新媒体课程的比例,课程内容向业界靠拢,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为后期毕业设计做铺垫。
图片
图片
 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吉平对其他专家提出的意见表示认可,他进一步指出现在传统媒体都在走融媒之路,都要和新媒体结合,可直接在“2025版人培方案”中将该专业标明为新媒体编导方向。可以设计将一些传统课程名改为新媒体方向的课程名,例如“综艺节目制作”课程名可更改为“新媒体节目制作”、短视频创作可以改为“新媒体短视频创作”等。除此,他认为学院各个专业间应打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制定,突破壁垒,形成共通的人才发展方向。
图片
图片
 最后,吴航行院长对本次专家论证会做出总结。他代表学院感谢五位专家的不吝赐教,指出学院各系应做好消化吸收工作,把专家建议落实到修订当中,结合自身优势做出有针对性的特色化培养方案。学院应加强专业与专业间的融合联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努力培养学生做一个全媒人、实践人、智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