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传动态

驭变求新 深耕传媒——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2025-04-07
2025年3月26日,传媒系召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人培方案”)论证会,邀请学界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会议由学院办公室负责人雷振养主持,会议围绕“传媒技术变革”、“专业特色彰显”及“行业人才需求”相关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图片
会议开始,传媒系教研室主任杨华副教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情况向专家做了介绍。她指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5版“人培方案”是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制定。同时,在2025版“人培方案”设计的逻辑、建设思路及创新点的阐释过程中,再次明确2025版“人培方案”的立足之本始终是以课程理论为建设依据,学生需求为建设核心以及行业趋势为建设导向。
图片
图片
 在听取了传媒系主任杨华的介绍后,论证会组长、教指委专家、西京学院张西静教授指出,“人培方案”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缺少对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传媒技术革新和行业技能需求,增加“人培方案”在培养“新媒体软工匠”方向上的内容。除此,她还提到“人培方案”中缺少对学生专业理论课程的知识教育,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推动应用型人才建设的“地基”,传媒工作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因此要注重理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这样才有可能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且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
图片
图片
 西北政法大学李清霞教授结合多年教学实际对“人培方案”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做了分层建议。她讲到“人培方案”中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设定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学年达到的目标应当是有区别的,学生毕业后达到的综合目标应当和“人培方案”开设的课程息息相关。除此,她还讲到:“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新媒体环境下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是每个媒体工作者面对的必然现实,因此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在大学期间就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必要要夯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相关课程学习。
图片
图片
 渭南师范学院刘鑫教授提出了补充论点,在针对人培方案的目标建设中,她补充李清霞教授对于目标设立的分层内容,指出人才培养目标可分做长短期规划,以短期目标推动工作落实,以长期目标为工作指导构建合理、科学的“人培方案”。
图片
图片
 “人工智能不是属于单独学科的,而是一项穿插在各个领域中的工具”,是外事学院主任编辑李浩在针对人培方案的建议中提到的重要观点。在交流过程中他提出“人培方案”不可脱离行业需求而制定,应结合本校“应用型”及“国际化”的定位,增设特色实践课程。同时,采用项目制教学可以解决如何突破固有的课程边界的疑虑,通过类似吸纳优质的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建设学生工坊等项目打造品牌课程。
图片
图片
 陕西广播电视台蒙丹从行业视角指出目前传媒行业的困境与新媒体行业从业者的素养参差有关,部分新媒体从业者不够了解传播法律法规,造成了在工作过程中的内容选题、规范用语等问题。新媒体行业的高速发展本身就为媒体从业者带来了挑战,但也拓宽了其工作的机遇,这对高校在规划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中,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特别是增加课程设置中的案例教学环节。
图片
图片
 会议最后吴航行副院长整合专家意见,并指出三点改进意见:第一,始终强调标准导向下的质量闭环,夯实理论基础,完善学科建设层次;其二,立足新文科建设背景,加大力度构建"产教融合-校媒协同-AI赋能"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模式,通过挖掘和创新教学方式,确定“应用型”特色课程定位;其三,基于智媒时代特征,明确将数据挖掘、跨媒体叙事等传媒行业前沿技术有机融入课程矩阵。后续,传媒系将积极开展学生问询、教师跨校跨部门等交流活动,旨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传媒专业人才做出更好的调整。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