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实践团队“非遗薪火传洋县,文化交融谱新篇”——传统艺术焕发时代新韵
2025年7月8日,聚焦洋县文化艺术领域,秦腔演出成为瞩目的焦点,展现出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蓬勃生机与独特魅力。当板胡声刺破暮色,台下数百名观众瞬间安静。这场由洋县秦风剧团打造的演出,已成为这座陕南小城最具仪式感的文化生活场景。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古意唤新声,薪火新相传” 三下乡实践团的加入,为秦腔这门古老艺术与现代社会的深度对话注入了青春力量。
在洋县秦风剧团演出空间历经变迁,如今主要承担演出任务的文化中心剧场与古戏楼,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独特融合。实践团成员通过发放问卷和现场访谈,发现观众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24 年商业演出中,35 岁以下群体占比达 38%,较 2019 年提升 21 个百分点,体现出受众的年轻化趋势。同时,在演出市场的商业合作拓展方面,实践团为 “朱鹮酒业” 的 “秦腔定制酒” 设计融入秦腔脸谱元素的包装方案,助力当地企业宣传与秦腔文化相结合。
在秦腔传承方面,洋县设有固定的秦腔传承专项基金,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基金使用情况后,为 建立更透明的公示制度提供思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面对秦腔商业化中的平衡难题,洋县剧团建立 “双轨制” 演出体系。实践团对该体系深入研究,分析不同场次观众反馈和票房数据,建议在“青春场”增加秦腔知识问答抽奖环节,增强互动性和文化传播效果。在市场调研方面,实践团利用专业数据分析软件,深入挖掘观众信息,为剧团剧目改编和市场定位提供精准依据。
尽管洋县秦腔商业演出票房连续三年增长30%,但仍面临年轻演员流失、部分演员 “重表演轻唱功” 等挑战。实践团专题研讨后,提出利用高校资源合作开展秦腔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秦腔艺术进校园活动等建议,以期在未来洋县秦腔展现出更多当代可能性。
当古老唱腔与现代城市霓虹交融,传统艺术正以与时代对话的勇气焕发新生。无疑,青春力量的加入让这条新生之路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