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古启新:传统、科技与艺术的当代对话——艺术系跨域实践创作大赏
2025年5月6日至13日,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艺术系在南二创意楼大厅举办学生的跨域创作大赏,以“承古启新:传统、科技与艺术的当代对话”为主题,呈现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学生在江西、闽粤、广深、华东地区的实践考察成果,精选了共计上百件作品,通过手绘写生、数字摄影等形式,集中展示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深度融合。
“ 展品亮点:地域基因的视觉转译
展览中,24级学生的手绘写生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他们的展出作品有点彩构成、建筑速写、传统纹样三类。在江西婺源李坑古村落的实地采风中,学生们以马头墙、青砖黛瓦、传统建筑、自然风光为蓝本,结合《构成基础》课程中学到的平面构成原理,呈现出一组以“古村肌理”为主题的系列手绘,通过点彩、钢笔速写技法,用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将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马头墙的错落有致、传统建筑花窗、当地的自然风光一一呈现在观者面前。
视传2401白晔华《徽派建筑点彩》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色彩对比;数媒2401任真璇的《檐语溪声》一系列作品中,通过优美的线条展现出古村落之美;数媒2401陈玙璐的《门窗框景构图》一系列作品中,细腻刻画出传统建筑装饰,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的工艺之美,又体现了学生对传统建筑美学的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不仅是学生们艺术功底的展现,更是他们对传统文化深入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视传2401白晔华《徽派建筑点彩》
数媒2401任真璇的《檐语溪声》
数媒2401陈玙璐的《门窗框景构图》
与江西地区的古朴典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闽粤线、广深线、华东线的作品,他们以数字媒体的形式记录实践成果。22级环设专业学生从闽粤地区的骑楼文化、土楼建筑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既有地域特色又具现代感的摄影作品。数媒2302班杨胜强《往西》摄影作品以黄金分割的构图和灵动的光影展现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
数媒2302班杨胜强《往西》
23级数媒和22级视传专业的学生在华东线的创作作品,运用数字摄影的艺术形式,捕捉了上海都市的繁华、苏州园林的精致、乌镇水乡的静谧,以及杭州西湖的诗意,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数媒2302班时健薇《都市天际:摩天剪影》作品以俯拍的拍摄手法,呈现外滩夜景,展现上海繁华都市。数媒2302李雨涵同学《苏州湾文化中心》作品采用独特视角的构图形式,曲面钢结构与天空光影形成鲜明对比,冰冷的建筑材料在镜头里呈现出丝绸般的柔美韵律。
数媒2302李雨涵同学《苏州湾文化中心》
22级数媒专业学生在广深线的摄影作品尤为前卫,深圳的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广东省博物馆、陈家祠、可园成为学生探索虚拟现实、生成艺术的灵感来源,数媒2201赵心仪同学《岭南》、《可园》、《粤剧》、《大鹏所城》一些列摄影作品,通过镜头语言,将地域特色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形成对岭南文化的立体化呈现。数媒2201黄方星同学《镇》作品通过全景和微距镜头捕捉砖雕纹样的肌理细节,形成一系列雕刻艺术与数字赋能的碰撞的作品。
数媒2201赵心仪同学《岭南》《可园》
数媒2201赵心仪同学《粤剧》《大鹏所城》
数媒2201黄方星同学《镇》
此次展览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关于艺术实践的深入探讨。艺术系主任刘晓克老师指出:“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更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地区进行实践考察,并将考察成果以展览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不仅是对学生外出实践教学的成果检验,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促进跨学科的交流,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创新型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