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榆光炬火”非遗实践调研团三下乡:探寻非遗魅力,传承文化根脉
清晨的阳光洒满横文化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榆光炬火”非遗实践调研团的同学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在这里开启了一场与非遗文化的深度对话。馆内古色古香的陈设与浓厚的文化气息相得益彰,当陕北民歌传承人开口的瞬间,高亢嘹亮的歌声便穿透了时空,将黄土高原的壮阔与陕北人民的质朴娓娓道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旋律响起时,
同学们仿佛置身于沟壑纵横的陕北大地,感受着歌声中流淌的生命力量与对生活的热爱。
紧随其后的陕北说书更是让大家沉醉其中。传承人手持三弦,配合着木板的节奏,用生动诙谐的方言讲述着民间故事。一段《武松打虎》被演绎得绘声绘色,说书人时而模仿老虎的咆哮,时而展现武松的英勇,眼神与动作的巧妙配合,让故事在方寸舞台上活了起来。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为精彩的表演鼓掌喝彩,在欢声笑语中读懂了陕北人民的智慧与乐观。
“这些非遗不仅仅是表演,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实践队队员在观看后深有感触地说。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还与传承人亲切交流,询问陕北民歌的创作背景、说书艺术的传承现状。当得知老艺人们为了留住这些技艺,常年走村串户收集素材、免费教学时,大家纷纷表示要尽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午后的小憩为同学们积蓄了能量,大家迅速投入到调研报告与活动推文的整理工作中。教室里、书桌前,队员们分工协作:有人梳理上午的采访笔记,将传承人讲述的故事与技艺细节一一记录;有人筛选活动照片,捕捉表演中最具张力的瞬间;有人负责撰写文案,力求用生动的文字还原现场的震撼与感动。“我们不仅要自己记住这些美好,更要让更多同龄人看到非遗的魅力。”团队的成员一边敲击键盘,一边说道。从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到陕北说书的艺术形式,从传承人的坚守故事到实践队的感悟收获,大家字斟句酌,希望通过文字与图像,搭建起非遗文化与青年群体之间的桥梁。
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触摸到了非遗文化的温度。无论是清晨的视听盛宴,还是午后的文字耕耘,都承载着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之心。他们深知,每一份记录和分享,都是对非遗文化的一次致敬和传播。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他们在整理工作中更加细致入微,力求将非遗的魅力真实、生动地呈现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