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艺术系师生赴江西李坑等地开展跨专业艺术写生与实践
2025年4月12日至19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艺术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的师生,在蔡丰蔚、梁曌、王帅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江西婺源李坑古村落及周边文化区,开展为期一周的艺术写生与专业实践。此次活动以“传统肌理·文化记录”为主题,通过实地调研、创作与科技介入,探索古村落的艺术价值及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多维转化路径。
全体师生赴李坑进行调研写生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穿梭于古宅院落,系统采集门窗木雕、砖石纹饰及民俗器物中的图案符号。学生团队将“如意纹”、“龙凤纹”、“回纹”等传统纹样转化为多重组合形式,并探索其在品牌视觉、包装设计中的非线性重组应用。在写生现场,学生以平板电脑进行实时创作,将徽派建筑的青灰色调与水墨笔触结合,生成系列组合写生作品。带队教师蔡丰蔚指出:“通过数字工具对传统纹样进行解构与再创作,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
蔡丰蔚老师与学生进行写生实践
蔡丰蔚老师和学生进行集体创作
李坑古村以明清徽派建筑群闻名,粉墙黛瓦与溪流巷道交织的独特空间格局,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场域。学生们聚焦“建筑群落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测绘马头墙的层叠比例与天际线节奏,分析天井采光系统对现代低碳建筑的启示。在导师指导下,同学们了解古村三维空间,尝试将传统“四水归堂”布局融入生态社区规划方案。古建筑的虚实相生理念,为同学们未来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平衡功能性与文化性提供了新思路。
梁曌老师为学生讲解建筑结构
梁曌老师指导学生作业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紧扣“科技赋能文旅”主线。学生们对古建群落进行全方位认识,结合当地旅游体验与历史场景叠加——游客可通过设备“穿越”至曾经徽商的街头巷尾。此外,学生们体验其线上预约、线上VR场景宣传等,与实际写生过程中传统意向与现代科技结合与表达,对未来设计虚实共生的文旅设计打好基础。
王帅老师与学生进行写生
王帅老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
此次实践以“现场采集-数字转化-创意输出”为链条,推动多专业协同创新。环境设计专业初步完成《建筑与环境速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本完成对当地文化的采样,完成《素描与色彩写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完成了《造型基础写生》课程任务。艺术教育需扎根文化现场,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传统与未来的对话通道,这正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要义。”
师生团队于4月19日顺利返回西安,圆满完成了本次外出写生及采风的见习任务,并完成了各专业的相关作业,将于后续进行作业展。通过本次跨专业实践,师生们不仅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村落艺术价值的认知,更以数字技术为桥梁,为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探索出多元路径,彰显了艺术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时代生命力。
- 上一条:
- 传策教研室启动课堂笔记质量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