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传动态

青春助力非遗,脚步丈量文化——“榆光炬火”实践团三下乡纪实

2025-07-22

2025年7月,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榆光炬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张西唯、常顺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探索之旅。


1



在文化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剪纸、石雕、面花、道情戏、陕北民歌和横山老腰鼓等多个非遗项目展馆。展馆内,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一件件雕刻精湛的石雕、一个个色彩斑斓的面花花馍,无不展现出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创造力。

在道情戏与陕北民歌展区,同学们通过影像资料与实物展示,深入了解了这些传统艺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最令人振奋的当属横山老腰鼓展馆,鼓声震天、节奏铿锵,一幅幅动感十足的表演照片和现场模拟装置,仿佛将大家带入了那激情澎湃的表演现场,感受到陕北人民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


2


参观结束后,文化馆工作人员还为同学们献上了一曲动听的陕北民歌,悠扬的歌声在展厅中回荡,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意。

此次文化馆之行,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美育与思政课。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探访,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作为新时代青年,有义务、有能力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3


为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百姓与非遗之间的情感联结,实践团还开展了第三次深入调查。队员们走街串巷,与当地老乡围坐闲谈,细致询问他们对本土非物质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情况。每一份回答都像一颗珍珠,串联起横山非遗在时光里的印记。老乡们眼中的怀念与自豪,让队员们更加确信,这些鲜活的文化记忆值得被好好守护。


4

5


与此同时,团队还走进横山第九小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面花课堂上,非遗传承人赵荣老师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陕北面花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技巧,同学们则协助小朋友们揉面、塑形、点彩,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兔子、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在指尖绽放。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喜悦,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实践团还走进横山文化馆,与剪纸非遗传承人高琴老师一同剪出《哪吒》电影中的经典角色,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在腰鼓课堂中,队员们与当地小朋友一同学习横山老腰鼓的基本动作,感受鼓点中流淌的文化脉动。传承人胡辽花老师讲述着腰鼓从战场助威到节庆表演的演变史:“横山腰鼓讲究‘狂而不乱,刚中带柔’,老一辈传下来的不仅是技艺,更是精气神。”


8

9


在完成一天的非遗文化学习后,于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内与陕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及协会成员一同观看了精彩的艺术表演。演出节目包括陕北民歌《我唱信天游给你听》《走三边》《交朋友》以及陕北说书《馋婆婆吃公鸡》等,原生态的唱腔、幽默诙谐的表演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同学们被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现场气氛热烈,反响积极。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家领略了陕北曲艺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子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此次“榆光炬火”实践之旅,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横山非遗的独特魅力,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基层,用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活力。非遗不止于保护,更在于活化;文化不止于记录,更在于传播。榆光炬火,照亮非遗之路,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