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传动态

暑期“三下乡” | 青春接力,秦音永续

2025-07-18

2025年7月16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秦音永续”非遗传承实践团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在洋县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行动以“秦音永续·青春筑梦——大学生赋能秦腔文化振兴行动”为主题,旨在通过田野调查、技艺传承与数字传播相结合的方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新路径。


1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秦腔以其独特的高亢激越唱腔和粗犷豪放表演风格闻名遐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承载着黄土高原千年文化记忆的传统艺术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据调查显示,洋县现存的27个民间秦腔班社中,青少年受众流失率超过65%,传统戏楼观众平均年龄已攀升至58岁。同时,全县仅存3位国家级传承人,平均年龄达到72岁,使得濒危剧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截屏2025-07-24 21


面对这样的挑战,“秦音永续”团队提出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复兴方案。项目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如口述史抢救计划、校园传承工作坊、新媒体创作营等,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播,为秦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途径。例如,在“口述史抢救计划”中,团队成员将深入访谈五位秦腔传承人,采用录音笔+笔记双轨记录方式,整理出《秦腔口述史》电子档案;而在“新媒体创作营”环节,则会制作一系列短视频,用年轻一代熟悉的话语体系重新诠释秦腔的魅力。


截屏2025-07-24 21


除了对传统技艺的抢救与保护外,“秦音永续”项目还特别注重秦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开发脸谱文创产品,设计Q版秦腔脸谱帆布包、书签等实用周边。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秦腔,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参与非遗相关产业的机会,如文创制作、旅游服务等。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对秦腔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一次深度挖掘与推广尝试,更是青年学子们运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秦音永续”项目负责人王成宇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上秦腔,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6


随着“秦音永续”项目的不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秦腔将以更加鲜活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千年古韵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