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三下乡” | “豆”链增收之葛邵村非遗经济多维赋能计划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葛邵村“豆” 链增收・青创振兴团的 7 名师生,在蔡丰蔚、崔丽华、刘晓克三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于 2025 年 6 月 26 日至 7 月 5 日深入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葛邵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 “非遗赋能、景观提质、品牌兴农” 为核心,聚焦葛邵村豆腐非遗价值,以品牌设计赋能、景观引流、推广拓销为路径,靶向提升产品销量与附加值,实现核心增收目标,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实践。
葛邵村坐落于终南山下、见子河畔,全村200 余户村民世代传承着一项独特技艺 —— 始于清朝的手工豆腐制作。历经 120 余年岁月沉淀,葛邵村豆腐于 2023 年入选西安市长安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村里最亮眼的文化名片。然而,长期以来,这项非遗技艺仅在区域内小有名气,存在品牌辨识度低、宣传覆盖面窄、景观配套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产业价值的释放。
“我们希望让终南山下的这缕豆香走出长安、香飘陕西。”实践团负责人张蕴馨表示,团队此行的核心目标是聚焦豆腐非遗价值,以 “品牌设计赋能、景观引流、推广拓销” 为路径,破解非遗经济发展瓶颈,实现 “提升知名度、促进产业增收、激活非遗活力” 三大目标,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实践团成员由环境设计、视觉传达、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学生组成,带着专业所长深入乡村。6 月 26 日抵达葛邵村后,团队第一时间走访全村,调研村庄整体环境、查阅村志、进行项目动员和分组讨论,明确各小组任务,完成首轮乡村概况调研;6 月 27 日,成员们走进“葛邵村豆腐老坊” 等作坊,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从选材、浸泡、磨浆到点卤、压制,全程记录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制作流程,聆听百年技艺的传承故事,了解非遗文化的背景和 传承故事,对葛邵村乡土产业及民俗 文化进行了解;6 月 28 日,团队兵分多路,一组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大豆种植情况,一组走访村民家庭,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精准掌握村民生活习惯、消费需求及对非遗宣传的期待。通过走访调研将所有前期问题及知识点进行收集与梳理,找出现存问题。
调研中,团队发现葛邵村虽有非遗豆腐这一核心资源,但存在明显短板:村口墙绘因年代久远内容单一、位置局限,全村仅1 处豆腐主题墙绘,宣传覆盖面不足;主街道缺乏遮阴绿植与休憩座椅,难以满足村民日常活动及游客体验需求;豆腐产品包装简陋,线上销售渠道尚未打通。针对这些问题,团队连夜召开研讨会,结合专业知识初步形成优化方案。本次乡村景观设计方案,重点优化墙绘与门口景观:墙绘选取明快色调焕新墙面;为入口景观打造全新景观设计,在保留乡村本味,又提升环境舒适度。
围绕“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原则,实践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分三大板块推进实践工作。品牌设计焕新:深挖葛邵村豆腐 “古法匠心、终南灵韵” 的文化内涵,完成品牌形象设计方案,涵盖 LOGO、包装、宣传海报等,突出非遗辨识度与地域特色。同时,撰写《葛邵村豆腐非遗文化活动策划案》,为后续推广活动奠定基础。
景观提质升级:针对乡村环境短板,对村口景观墙绘、主街道、活动广场等进行实地勘测与功能重构。一方面丰富墙绘题材,新增豆腐制作流程、乡村民俗等内容,扩大绘制范围至主要街道两侧;另一方面优化道路景观,设计遮阴绿植种植方案与休憩座椅布局,兼顾实用性与美观度,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
宣传推广拓面:通过短视频剪辑、图文推送等形式,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葛邵村豆腐非遗故事、实践纪实;同时联动当地村委会,策划“非遗豆腐文化分享会”,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吸引村民与游客参与,扩大非遗影响力。以上实践工作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此次葛邵村及周边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工作重点也是延伸了去年对葛邵村文化挖掘深度不足的问题,继续深入。
作为实践团的“师生桥梁”,学生负责人张蕴馨全程协调各方资源,保障活动高效推进。“我们不仅要解决当下问题,更要留下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团队在总结会上提出,后续将协助葛邵村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联合当地政府申请非遗文化扶持资金,推动景观改造方案落地;建立 “校村合作” 长效机制,通过社会实践学分激励更多学生参与非遗传承。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葛邵村村委会与村民的高度认可。“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新鲜想法,更是让老手艺‘活’起来的希望。” 一位豆腐作坊老师傅感慨道。三位指导老师表示,团队延续了去年对葛邵村文化挖掘的深度,进一步突破 “单一乡村调研” 局限,实现了 “非遗经济 + 景观提升 + 品牌推广” 的多维赋能,为文化振兴乡村提供了可复制的青春经验。
下一步,实践团将持续跟进方案落地情况,让百年豆香在青春赋能下飘向更远的地方,让非遗文化真正成为葛邵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此次“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实现了成长与突破。相较于去年,团队不仅针对性地延伸了对葛邵村文化挖掘的深度,通过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全程记录豆腐制作技艺、梳理百年传承脉络,弥补了以往文化调研浮于表面的不足,让青春脚步真正踏进了非遗文化的内核;更将实践重心聚焦于 “扩展葛邵村影响与知名度” 的核心目标,在品牌设计、景观优化、宣传推广的每一个环节都锚定 “破圈传播” 需求。
学生们表示,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理解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深挖内涵,更需要主动走出乡村、对接市场。未来他们将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思考融入学习生活,用青年智慧为葛邵村豆腐非遗搭建更广阔的传播平台,让百年豆香飘得更远,让乡村文化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