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课堂到舞台:洋县南街小学用汉调桄桄续写非遗传承故事——“古意唤新生,薪火新相传”实践团赴洋县南街小学开展非遗传承专题调研
2025-07-15
7月12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古意唤新生,薪火新相传”实践团走进洋县南街小学,仿佛踏入了一个汉调桄桄的艺术世界。校园里,“汉调桄桄”脸谱彩图随处可见,名段名曲萦绕耳畔。而其中,以蔡伦造纸为题材的剧目,更是学校汉调桄桄传承中的一大亮点。
小演员们手持杖头木偶走上舞台,幕布缓缓拉开。从“选材、切片、洗涤、蒸煮、漂白、过滤、晒干”伴随明快的唱腔节奏,木偶生动演绎着造纸术的完整工序。
在人偶角色方面,蔡伦脸谱以红色为主,身着朴素长袍,面容坚毅,眼神中透着智慧与执着,象征其忠勇正直、一心为民;皇帝脸谱则以黄色和金色为主,人偶头戴皇冠,身着华丽龙袍,体现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民间老者,身着粗布麻衣,面容和蔼,手持拐杖,尽显朴实善良。反派角色脸谱多用白色,代表其奸诈阴险。这些脸谱色彩鲜明,寓意深刻,是汉调桄桄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
表演中的打击乐器包括尖鼓、平鼓、钩锣、棒子、牙子、木鱼等,它们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与演员的唱腔和动作紧密配合,渲染气氛,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
另外曲调方面汉调桄桄有大戏、小戏之分,大戏为真人演唱,小戏则为杖头木偶戏。其唱腔既有秦腔高亢激越之美,又有汉中地方音乐优雅柔和之美,独具特色。在表演《蔡伦造纸》时,演员们通过悠扬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蔡伦造纸的历史场景中,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洋县南街小学在传承汉调桄桄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学校聘请校外艺术教育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定期到校传授汉调桄桄的表演技巧,通过组社团、演剧本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还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汉调桄桄欣赏课程,组建汉调桄桄工作坊,让学生学习唱腔、练习技能,画杖头木偶脸谱、做杖头木偶服装、组装表演道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