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设计专业师生赴广东多地开展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考察活动
结束了福建地区考察后,4月13日-18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前往广东开展为期六天的实践考察活动,深入走访开平碉楼、南风古灶、佛山祖庙、陈家祠、永庆坊、沙面历史文化街区及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地,探寻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设计智慧。
探访中西合璧建筑瑰宝:开平碉楼与沙面
在开平碉楼群,师生们近距离观察了碉楼独特的防御功能与装饰艺术,对其融合古希腊、古罗马及岭南传统民居的建筑语言展开记录。带队教师刘晓克老师讲到:“碉楼不仅是华侨文化的物质载体,更启示我们思考如何将多元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设计的创新符号。”而在沙面岛,欧陆风情建筑群与珠江景观的有机融合,则为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文旅开发提供了鲜活案例。
对话传统工艺与城市更新:南风古灶与永庆坊
佛山南风古灶的柴烧龙窑与陶瓷工匠工作室,让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传统手工艺与空间营造的共生关系。随后的永庆坊考察则聚焦“微改造”理念,学生们对比新旧建筑立面以及分析骑楼街区功能,探讨历史街区如何通过设计实现“修旧如旧”与社区活力再生。带队教师刘老师指出:“永庆坊的‘绣花功夫’改造模式,正是环境设计专业‘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
解码岭南建筑基因:陈家祠与辛亥革命纪念馆
作为岭南宗祠建筑典范,陈家祠的“三雕二塑一彩”装饰艺术体系引发热烈讨论。学生们记录建筑细部,研究传统空间布局中的礼制文化与自然通风采光设计。辛亥革命纪念馆则以现代展陈设计与叙事空间的结合,展示了历史主题场馆如何通过场景化设计增强观展体验,为文化类空间设计提供新思路。
本次考察融合建筑测绘、空间行为观察、文化符号提取等多元研究方法,调研活动得到了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相关成果将转化为学生毕业设计素材。环境设计不应局限于图纸,更需要扎根土地感知文化脉络。这些历史场所的保护与活化案例,将为学生未来参与城市更新、文旅项目注入文化底蕴与创新视角。环境设计专业将持续推进“行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助力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