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闻与资讯

洞悉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新传媒与艺术学院举行第二届“新闻时评”大赛颁奖仪式

2023-09-08

展思想深度,显青年风采。6月26日,新传媒与艺术学院举行第二届“新闻时评”大赛颁奖仪式,常务副院长吴航行、传媒教研室主任杨华、副主任李娜出席颁奖仪式并颁奖。本次“新闻评论”大赛历时近一个月,共收到新闻评论作品286份,其中有6名同学的作品脱颖而出,斩获大赛一、二、三等奖。来自网媒2004班的学生肖子欣斩获一等奖,网媒2003班高斯曼、2004班黄琳摘得二等奖,网媒2003班周富佳、2004班张卿、杜奕霏同学荣获三等奖。

微信图片_20230908102738

获奖同学发表感言:


肖子欣:

从对新闻评论一窍不通,到现在能够进行新闻时评的写作,直至获得这份殊荣,与马慧老师在课堂中细致、高效的实践教学密不可分。通过这门课程,我收获良多,尤其是激发了时评写作的兴趣,本人今后会继续加强学习,增强观点表达能力。


黄琳:

新闻评论课上,我们学习了新闻评论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了实践写作,不仅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锻炼、提升了对各类新闻事件的观点表达能力。在舆论频发的今天,如何辩证地去看待新闻事件,深层地去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问题,审慎的发表观点,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必备的媒介素养。


高斯曼:

通过这次课程我认识到,写好一篇新闻时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问,多学,善于发现新闻评论的热点话题。新闻评论的写作需要持之以恒,需要日积月累。新闻时评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把握好新闻时评的“述与评”、“情与理”、“破与立”的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捷径可走,关键要深入实际、贴近生活、观察社会。因此,唯有热爱与坚持,方可不断攀越、抵达新闻时评写作的高峰。


杜奕霏:

本课程不仅让我对自身的学识有全面的了解,也驱使我在写作时不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我认识到平时“被迫”读书的情况太多,自主阅读的书太少,导致知识面狭窄、知识不成体系。也反思到,一篇质量上乘的新闻评论作品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修改和打磨。今后,在新闻时评的写作中,我会多学习、多思考,不断追问,克服思维惰性,笔耕不辍,努力提升自己的新闻时评写作水平。


周富佳: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的学习视野得到了拓宽,批判精神与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训练。我认为,提升新闻时评写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今后我将继续有意识的阅读和实践,争取在新闻时评写作方面更进一步。


张卿:

柴静的《看见》一书序言中写到,如果被问及做新闻关心什么,她说关心新闻中的人。因为关注人,新闻时评写作有了血肉,因为关注与人相关的问题,新闻时评写作有了价值。新闻时评写作,更多地让我看见了新闻评论的生命与魅力,明白了一支有力量的笔杆蕴藏着怎样磅礴的力量。今后,我会继续加强新闻评论的写作,努力提升新闻学子的“四力”。


佳作欣赏

640

此次“新闻评论”大赛是在《网络与新媒体评论》课程基础上举办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一项赛事。此赛事将学生活动与教学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时事,阐明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思维成熟度和学术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将“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去:内化了新闻评论写作的相关知识内容,提升了新闻评论写作能力,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