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科技大高新学院艺术系师生开展江西跨学科文化采风研学
2025年4月10日至11日,西安科技大高新学院艺术系2024级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的学生,在艺术系蔡丰蔚、梁曌、王帅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江西南昌、景德镇等地进行文化研学及采风调研活动。这两天以“传统与现代交融”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滕王阁、海昏侯博物馆、三宝村及陶溪川文创街区,结合专业特色深化艺术与历史、科技的交融认知。

师生赴滕王阁进行调研学习

4月10日
历史文脉中的设计灵感挖掘
4月10日上午,师生抵达南昌滕王阁。这座曾由王勃带来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闻名的地方,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古建筑结构与园林布局的鲜活案例。学生们重点观察了飞檐斗拱的力学美学与空间层次设计,并结合现代景观规划理念探讨了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平衡策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则聚焦于阁内书法碑刻与诗词意象的视觉转化,分析传统纹样在当代品牌设计中的应用潜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借助AR技术还原《滕王阁序》中的盛景,尝试将古典文学转化为动态数字叙事作品。

三个专业一起到海昏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学习调研
下午,师生前往海昏侯博物馆。环境设计专业深入研究了该馆“考古现场+博物馆”一体化的展陈设计理念,尤其关注遗址保护与参观动线的科学规划。视觉传达专业以刘贺墓出土的马蹄金、雁鱼铜灯等文物纹样为对象,探讨汉代装饰艺术的符号化特征及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表达。数字媒体团队则利用馆内VR互动装置,体验了汉代车马出行场景的数字化复原,为历史题材虚拟展馆设计积累技术经验。
蔡丰蔚、梁曌老师为学生讲解汉代建筑级纹样、色彩等特点
同学们在体验博物馆内的VR互动装置及汉代投壶游戏文化
4月11日
传统工艺与当代创意的碰撞
4月11日上午,师生走进景德镇三宝村。环境设计专业聚焦传统陶瓷作坊的空间布局与材料应用,研究如何将柴窑、瓷器等元素融入现代生态建筑设计。视觉传达学生采集青花瓷纹样与陶、瓷烧制变化数据,探索现代设计软件对传统图案的再生成可能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则通过参观三维扫描技术记录拉坯、施釉等工艺流程,为非遗数字化保护提供素材库。

师生赴三宝村及陶溪川进行调研写生
下午的陶溪川文创园区考察让同学们对传统艺术的活化产生更深入的思考。环境设计专业剖析了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新旧材料对话,如红砖厂房与玻璃幕墙的共生策略。视觉传达团队深入调研“陶瓷+IP”的跨界设计案例,如海昏侯考古盲盒、敦煌与西泠印社等跨界的视觉叙事逻辑。数字媒体学生则参与陶溪川新媒体艺术展,体验投影Mapping与交互装置如何重构陶瓷文化感知维度。
研学成果
学科交叉赋能文化创新
此次研学通过“现场教学+项目实践”模式,强化了学生对专业内核的理解。三个专业的同学通过捡拾碎瓷片、实地写生等活动完成写生及后续创意延展作业与设计。带队教师蔡丰蔚老师表示,在接下来的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树立对乡村振兴及非遗等传统文化的活化挖掘与保护的设计意识,让传统文化资源成为艺术创新的源头活水。
此次江西之行不仅是一次跨学科实践,更彰显了艺术教育在文化遗产传承与科技融合中的独特价值,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提供了新范式。
- 上一条: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