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专业建设新路径 赋能产教融合新发展——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考察团赴成都东软学院开展交流学习
为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借鉴先进办学经验,11月10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吴航行带领艺术系主任刘晓克、副主任崔丽华一行三人,赴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展专业建设专项交流学习。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成家、教学院长许林涛、视觉传达系主任乔付军老师、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宋祥波等热情接待,双方围绕专业发展、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座谈交流谋共识 聚焦核心话发展
交流会在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会议室举行,李成家院长首先对吴航行常务副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分享了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成果。他提出“以产业需求为锚点,以技术赋能为引擎,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专业建设核心思想,强调数字艺术领域的专业发展必须紧跟行业趋势,打破传统教学边界,让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座谈中,双方就多项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成都东软学院团队详细介绍了其特色办学模式: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坚持“企业需求嵌入教学全过程”,通过与京东等行业头部企业、地方文创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实现“教学即生产、作品即产品”的培养目标;
在技术赋能与新赛道布局上,学院率先推进AI与数字化转型,围绕数字内容生产、智能交互系统、数字孪生服务、创新体验设计四大方向全面布局新赛道。同时,开设“艺术疗愈”特色模块,该模块聚焦艺术与心理健康的跨界融合,通过数字艺术手段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干预等服务,被团队认为是当前数字艺术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方向。学院将AI设计工具、智能传播技术与新赛道需求深度绑定,帮助学生抢占行业前沿技能高地;
在实训体系建设上,学院设立“四周小学期实训”制度,集中时间开展项目制教学,学生通过分组完成真实商业项目,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学院定期调研行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大纲,突出“技术+创意+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确保毕业生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

吴航行老师一行认真聆听分享,结合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的专业建设现状,就AI技术与传统艺术设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融合路径、产教融合中企业资源对接难点、实训课程体系优化等问题与对方深入探讨。刘晓克、崔丽华老师就课程大纲修订、工作室与实验室建设运营等具体工作交流了思路与困惑,成都东软学院的老师们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给予了针对性建议。
实地探访学经验 工作室里见实效
座谈会后,在许林涛院长等人的陪同下,吴航行老师一行实地参观了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艺术与科技工作室、文创产品工作室、动画创作工作室等多个特色实训平台。这些工作室采用“项目驱动+企业化管理”模式,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参与实际商业项目,从创意设计、原型制作到市场推广全程参与。在艺术创作工作室,考察团队看到学生设计制作的盲盒、文创等产品已通过京东等平台实现销售,真正达成“设计—制作—销售”一体化闭环;动画创作工作室中,学生正在参与短视频、动画广告项目,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实践氛围。参观过程中,详细询问了工作室的项目来源、运营机制、学生考核标准等细节,对成都东软学院将实训平台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借鉴先进启新思 携手共进促提升
此次交流学习让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考察团队收获颇丰。吴航行老师表示,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在产教融合落地、AI技术赋能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等方面的经验极具借鉴价值,尤其是“以工作室为载体、以真实项目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四周小学期”的集中实训制度,为高新学院破解当前专业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提供了清晰思路。他强调,未来学院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吸纳借鉴本次交流的宝贵经验:
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行业需求调研,动态调整课程大纲,突出技术与创意的融合;二是推进AI与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的深度应用,开设相关特色课程模块;三是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积极对接企业资源,推动产教融合从“浅合作”走向“深融合”;四是完善实训体系,参考“小学期”模式优化实训安排,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此次赴成都东软学院的交流学习,搭建了两校专业建设交流的桥梁,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内涵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两校将持续加强沟通协作,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探索更多合作可能,共同推动数字艺术与传媒领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